|  站内搜索:
网站首页 > 昆仑专题 > 管党治党 > 阅读信息
曹展|权力之镜:腐败根源的双重拷问与制度破局
点击:  作者:曹展    来源:昆仑策网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03 11:26:17

 

 

一面镜子,照见权力的倒影。有人看到威严,有人看到欲望,而更多人看到的是那一道深不见底的裂痕——腐败。当一位官员从人民公仆沦为阶下囚,人们不禁发问:他是当官之后才变坏,还是本就不是好人?这一问题如利刃般切入政治伦理的核心,揭示出一个更为复杂的现实:腐败并非单纯的道德沦丧,而是制度漏洞、监督失效与文化异化的共同产物。要真正破解腐败难题,必须同时审视“坏人如何当上官”与“好人如何变坏”这两重路径,唯有如此,才能在权力之镜中照见清朗的未来。

 

先看前者:坏人如何当上官?若将公务员体系比作一道堤坝,那么选拔机制便是第一道防线。然而现实中,这道防线常因标准单一、程序封闭而出现渗漏。笔试成绩优异者未必德才兼备,善于逢迎者却可能步步高升。一些地方干部晋升仍依赖“关系网”“人情链”,群众意见被边缘化,民主测评流于形式。在这种环境下,投机者得以混入体制,将公职视为跳板,把权力当作资本。更有甚者,在早期履职中已显露贪婪本性,却因缺乏有效监督和问责机制,反而一路绿灯,最终坐上高位。这正是“逆淘汰”的典型表现——清廉者被淘汰,钻营者被重用。长此以往,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必然下滑,腐败土壤由此滋生。

 

再看后者:好人如何变坏?许多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中都曾提及“初心未改”,但环境变了,心态也变了。他们并非天生腐败,而是在权力的温床中逐渐迷失。心理学中的“情境效应”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: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不受制约的权力中心,周围充斥着阿谀奉承与利益输送,其行为模式会悄然发生偏移。起初或许只是接受一顿宴请、一份礼品,但随着“破窗效应”的蔓延,小错不断积累,终成大恶。更危险的是,某些单位内部形成了“腐败共同体”——上下级之间相互包庇,同僚之间心照不宣,廉洁者反被视为异类,遭受排挤打压。在这种扭曲的政治生态下,即便初衷清正之人,也难逃被同化的命运。正如孟德斯鸠所言:“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。”若无外力制衡,人性中的弱点终将被放大。

 

由此可见,无论是“坏人入列”还是“好人堕落”,背后皆指向制度设计的深层缺陷。选拔机制若只重能力不重品德,等于为腐败埋下伏笔;监督体系若形同虚设,便为权力滥用打开方便之门。因此,破局之道必须双管齐下,构建全链条、全过程的防腐体系。

 

首要任务是优化入口机制,严把“进门关”。应建立科学的公务员道德评价体系,将诚信记录、社会声誉、群众反馈纳入考察范畴,推行任职前背景深度审查制度,尤其对关键岗位实行多维度综合评估。同时,扩大基层民主参与,提高群众在干部推荐、评议中的权重,打破“少数人选人、选少数人”的封闭格局。唯有让阳光照进选拔过程,才能有效阻断投机者的上升通道。

 

其次,必须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。透明是腐败的天敌。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,特别是财政预算、项目审批、人事任免等敏感领域,确保权力在公众视野下运行。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,明确职责边界,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。纪检监察机关应增强独立性与权威性,探索跨区域巡查、异地办案等机制,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干扰。同时,利用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技术手段,构建智能化监督平台,实现对资金流向、决策轨迹的实时监控,让暗箱操作无所遁形。

 

更为根本的是,要构建“不能腐、不敢腐、不想腐”的长效机制。“不能腐”靠制度约束,通过分权制衡、流程再造压缩腐败空间;“不敢腐”靠震慑惩戒,加大查处力度,提高腐败成本,使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;“不想腐”则需文化滋养,通过教育引导、典型示范培育廉洁价值观。三者缺一不可,共同构筑防腐的立体防线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健康的政治生态与社会文化支撑。长期以来,“官本位”思想根深蒂固,一些人仍将当官视为光宗耀祖、谋取私利的捷径。这种价值扭曲必须扭转。应大力弘扬为民服务、清正廉洁的职业精神,树立“以廉为荣、以贪为耻”的社会风尚。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,曝光腐败案例的同时,也宣传勤廉典型的先进事迹,形成正向激励。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协同推进廉洁教育,从小培养公民的规则意识与公共责任感。

 

国际经验亦可资借鉴。新加坡建国之初也曾面临严重腐败问题,但通过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务员体系、实行高薪养廉政策、设立独立反贪机构等一系列组合拳,实现了从“高腐”到“清廉”的转变。其成功关键在于制度的系统性与执行的刚性。同样,北欧国家通过高度透明的政务体系和强大的社会信任基础,构建了低腐败率的政治环境。这些案例表明,腐败并非不可战胜的顽疾,只要决心坚定、措施得力,完全可以在制度层面实现根本性突破。

 

当然,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。既得利益的阻力、执行中的变通、观念转变的滞后,都会影响反腐成效。但正因如此,更需保持战略定力,持续推进制度创新。每一次监督机制的完善,每一场公开透明的选拔,每一例公正严明的查处,都是对权力之镜的一次擦拭。积小胜为大胜,方能逐步净化政治生态。

 

归根结底,官员腐败的本质,是权力与制度之间的博弈。个体的道德选择固然重要,但制度环境才是决定行为走向的关键变量。我们不能寄望于每一个官员都是圣贤,但必须确保制度能够遏制人性之恶、激发人性之善。唯有如此,才能打破“坏人当官”与“好人变坏”的恶性循环,让真正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,让权力回归服务人民的本质属性。

 

这面权力之镜,终将映照出一个更加清明的时代。而通往那个时代的路,不在别处,就在一次次制度的自我革新之中,在每一个人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之中。持续引导,久久为功,清风自来。

 

(来源:昆仑策网【原创】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)

责任编辑:向太阳
特别申明:

1、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供大家学习参考;

2、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,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;

3、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,文明上网,依法守规,IP可查。

昆仑专题

高端精神

国策建言

热点排行
  • 一周
  • 一月
  • 半年
  • 建言点赞
  • 一周
  • 一月
  • 半年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人民网
  • 央视网
  • 新华网
  • 求是
  • 中国军网
  • 中国经济网
  • 中国社会科学网
  • 中国科技网
  •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
  • 红色文化网
  • 观察者网
  • 参考消息
  • 环球网
  •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
  • 红旗文稿
  • 红歌会
  • 红旗网
  • 乌有之乡
  • 橘子洲头
  • 四月网
  • 新法家
  • 中红网
  • 激流网
  • 宣讲家网
  • 中共党史网
  • 国史网
  • 全国党建网
  • 中国集体经济网
  •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
  • 西北革命历史网
  • 善之渊
  •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
  •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
  • 烽火HOME
  • 备案/许可证编号:京ICP备15015626号-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:kunlunce@yeah.net